作家 刘墉的 两篇文章!!!
第一篇
《点一盏灯》---刘墉
今夜,我为你点亮门灯 因为实在太晚了!
我知道那盏小小的灯 不可能照亮你漆黑的路 但是我不由得将它点亮
告诉你家里有许多悬念的心。
是的!那是许多颗悬念的心 大家装作若无其事的样子
看电视 聊天 但是每个人的耳朵都在门外 每一双眼睛都不自禁地向门口瞟
直到你的脚步声 在前门石阶上出现 那许多颗悬着的心
才放了下来
你说打电话时家里正占线 因为歌剧团等着你伴奏 所以没再拨;
练完则急着赶车 心想不久就能到家 便也省了
这番话听来似乎有理 问题是 你有没有想到亲人的悬念 可不是只悬念一下
就不在悬念了?
那是一直的念 且愈念愈焦 愈悬愈高的!这许多颗心
竟不值得你多拨几次电话吗?
其实我不应该苟责你 因为那是许多年轻人都犯的毛病
他们只顾自己玩 很少会想到以父母的心来思想
“己所不欲 勿施于人”
对于孩子来说 他们还不是父母 当然没有所谓的“己所不欲”
也便难免将这些牵挂的痛苦施之于父母了
记得我在你的年岁 每次读到《孝经》或《论语》中“身体发肤 受之父母 不敢毁伤”和“父母在 不远游 游必有方”,
都心想孔子说的有点过分
父母是父母 子女是子女
大家是独立的个体 也当然有自主权。
但是今天 再看到这两句话 感觉就不同了 我相信当孔子说那句话的时候
他一定有了孩子 因为只有自己经验到子女受伤的痛苦
和对出门在外的孩子的悬念之后 才可能说出这样的话
为什么子女爱父母 似乎总不如父母爱子女的多呢?
因为他们对父母的牺牲与奉献,远不及父母所给予的
你应当记得我在《点一盏心灯》那本书里讲的故事:
一个原本对邻人漠不关心的主妇,有天听见邻居孩子的哭声,又见到
一股浓烟从邻人的屋里冒出来。当她冲进去将孩子抱起时,原本不怎么的火
势突然扩大了 使她几乎陷身火窖。从此 她居然对对那救出的孩子特别关心
势突然扩大了 使她几乎陷身火窖。从此 她居然对对那救出的孩子特别关心
而当人问她原因时 ,她说:“因为我差点为这孩子送了命!”
说实在的 如果她事先知道火势会突然变大 恐怕不敢进去就孩子。但是
她既然冒了生命的危险,作出那样的牺牲 就会增加对那孩子的爱。
她既然冒了生命的危险,作出那样的牺牲 就会增加对那孩子的爱。
同样的道理 父母可以对子女作万般的牺牲与奉献 却少有子女在青少年时,
就大大地回馈父母 也是那奉献愈多的人 愈会付出爱!
就大大地回馈父母 也是那奉献愈多的人 愈会付出爱!
所以, 这世上不是被爱的愈多得人 愈懂得回报爱 反而爱的愈多的人 愈会
加深的去爱!直到有一天:他自己做了父母,
才知道来自前人的爱有多么伟大。
所以 今夜我点亮了门灯 希望当你在漆黑的夜色,
和寒冷的北风中归来时,
能远远看见家门前一盏灯。你敢说当你看到这晕黄的灯光时,
没有一股温馨从心底升起吗?
我相信 当有一天你独自生活 踏过今夜这样的路,走到自己漆黑的阶前时
必定会怀念家人的这盏灯。
而后你结婚 寒夜归来 看见门灯正亮,便在心里高兴的说:看!我的妻为我
点了灯,她在等我呢!
而后 你有了孩子 大到可以深夜未归,
你则会像我一样 为他点上门前的一盏灯!
直到那一天,你才会真正体会--
每一盏门灯后,都有一颗,甚至许多颗悬念的心!
第二篇
刘墉-《肯定自己》第86页!
最近台湾上演一部叫做《异域》的电影,是根据柏杨的小说拍成。这本书我在初中就看过 细节全忘了 只有一个把人头挂在高竿顶端的画面 印象十分深刻
我没有去看电影的《异域》,但买了一本书,晚上临睡时翻几页 每次读到一个段落 把书放回床头柜 都觉得手上好沉好沉心里也有一种莫名的沮丧。《异域》对于我,成为抑郁的代名词!
但我还是把它看完了,甚至读完之后,仍然随时拿起来翻翻,翻到哪页 就从哪里读起 奇怪的是 每次都有不同的感动。
那书是描写军队退入缅甸边界的辛酸史实 文笔并不精致 但话说回来 战争何需精致?!我常说:没有比面对面战斗更真实的人生!战争使人面对生命、面对死亡、更面对生死之间的抉择......
投降?还是战死?
苟存?抑或牺牲?
在《异域》那本书里再三提出这个问题,也表现了作者的愤慨。我记得最清楚的情节是,从死亡边缘捡回半条命的残部没有栖身之所:那些在战争中途开 溜的长官 却建起了豪宅 令人感动的是 书中的主角虽然可以退享荣华 却毅然决然地走会异域 使人想起歌德的那句名言:“我有敢于入世的胆量,下届的苦乐 我要一概担当!”
今天早上,收到你母亲的信 里面有一段话 居然正是我读《异域》的感触:
“当你要为某种理想牺牲的时候,不要只憧憬那份理想,也要衡量一下,簇拥你去牺牲的人 值不值得为他那么做?他有没有给你应有的支援?抑或只想利用你的一腔热血?”她在信尾强调:
“为理想牺牲的机会太多了,人的生命有限,你要选择牺牲!”
可不是吗?我们一生有许多需要牺牲的机会。从小处看,牺牲睡眠 牺牲娱乐 牺牲利润......每天走在路上,看到商店最常用的词 就是“牺牲”。
但是往大处看,
牺牲也可能是“牺牲自由”!“牺牲家庭”!“牺牲生命”!
据说二次大战时 日本神风特攻队自杀飞机的驾驶员在出发前,先去检视自己的衣冠,然后登上塞满炸药的飞机,他们是为日本军国主义的侵略者做了牺牲!牺牲的尸骨无存!
我以前看过一部《楚留香》的武侠电影,其中有一个情节始终难忘:
负伤的帮主逃进仆人家的井底秘室,仆人驾着帮主的坐车冲下悬崖自杀,使敌人相信帮主也随之身亡 最可悲的是 那仆人在牺牲之前居然下了毒
不是毒他自己 而是毒死他的妻子和两个小孩 以免家人泄露帮主的行踪。
不是毒他自己 而是毒死他的妻子和两个小孩 以免家人泄露帮主的行踪。
看到母亲拥着两个幼子死亡的画面:看到自杀飞机队员到坟前给自己上香的记录片,我不禁想:
这牺牲值不值得?
我知道最起码在牺牲者的心里,认为“值”!
问题是 冷静思考之后 许多牺牲 并不一定有价值。
最近 我在报纸上看到一则新闻,一个高中女生为了热恋的男朋友跟父母闹翻 离家出走 既牺牲了学业 又牺牲了家庭 她以为能建立另一个美满的家,没想到男孩酗酒又酗赌 到后来竟把她卖了!
这是一个普通的不能在普通的新闻。
我没去过台湾风化区,却听过一位黑道人物说:“碰到老仇家上门,我根本不在乎!但是只要见到不满十八岁的小孩来找事儿,我就立刻逃。因为他们未 成年,杀人大不了送去感化,所以常被老家伙们利用来当杀手。少年人血气旺,被捧一捧 激一激 提枪冲锋 打死了 还自以为是英雄呢!”
你不是也说过吗:
“学校里高年级的坏蛋,常簇拥低年级的去传递毒品,然后给予奖励,表示 小哥儿们够看! 那些低年级生居然还沾沾自喜,得意的大摇大摆!
直到被抓,还以为这种牺牲可以提升自己在哥儿们间的地位。”
前面那些纯情的女孩子、为老大卖命的少年、杀手和传递毒品的低年级生,不都笨的可笑吗?他们是牺牲了,只是为不值得的人做了牺牲!到有一天真能为国家 民族 或崇高的理想牺牲时 反而失去了机会。
自杀获救的人 日后总能找到一片光明的天地 这时候让他们回想当年自杀的行为,都有愚不可及、悔不当初的感觉。所幸他们获了救,还能悔!如果没获救,怎么办!
假使有一天,你面临牺牲与否的重大抉择,希望你能好好想想:
你牺牲的对象值不值?
你牺牲之后可不可能悔?
你牺牲之后可不可能悔?
你牺牲完,还能不能再牺牲?
抑或已经一无代价的彻底牺牲了?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